我发言的题目是《<财政学>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我想从三个方面来展开:一是课程思政对财政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二是财政学类课程有着思政的天然优势,三是《财政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
一、课程思政对财政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我认为,无论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来看,还是从教学改革现实来看,以及从财政学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来看,课程思政都是非常重要的。
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来看,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但要让学生学到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思想政治过硬,能够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这离不开课程思政。
从教学改革现实来看,习近平主席曾指出,我们正在经历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很多不稳定因素,需要高校教师在课堂上正确引导,同时,受疫情影响,我们的教学模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从线下教学到线上教学的转变,不知道大家线上教学的时候是不是跟我一样,有时候总觉得空落落的,我在电脑的这边讲,电脑的那边,学生没有人在听,老师心里没底,所以在线上教学模式下我们怎么去和学生的思想动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或者紧密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是对我们每个老师的考验,也是说,如何把教室里那种有温度的课堂,带入线上教学,这也依赖于思政。前几年,我们学校曾经做过一个调研,问学生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受谁的影响最大,结果学生认为他们的思想政治80%是受专业课老师的影响。当时一些专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行政老师们非常惊讶,说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给学生讲很多的思政,怎么感觉我们没有什么作用似的,但是另一方面,这个“二八定律”也提醒我们,专业教师,你站在课堂上的时候,你对学生的思想影响是非常大的。
从财政学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来看,课程思政对学财政专业的同学尤为重要。我昨天认真的翻看了一下我校2019年本科生培养方案,我惊讶的发现,我们财政学在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中是列入了“我们要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养……的人才”,另外还有一个国际政治专业,在其培养目标里也提及“政治思想”。也就是说,其实我们财政专业一直把学生的政治思想状况看得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学生未来很多可能要走上公务员队伍,甚至走上领导岗位,我们这个专业其实在人才培养的时候,课程思政尤为重要,这是我自己理解的,我确实认为课程思政对“财政人”很重要。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确,我们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责任重大。
二、财政学类课程有着思政的天然优势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所以在财政学类的课程中,我们天然地就会把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等等这种多学科属性呈现给同学,而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大多跟国家的制度还有政策是紧密相连的,教师就可以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还有人格养成这些融入到专业课授课过程中。
而且我还认为,其实我们这次的疫情防控,是一个课程思政的有利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看到,全球这么多的国家,没有哪个国家像我们这样“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我们防控及时,我们全民总动员,国家确保任何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我想在这个时期,我们在讲授专业课的时候,结合这些事实,我们更能够唤起学生的家国情怀。
其实我们很多老师在长期以来的教学中,一方面老师们都非常负责,另一方面也因为财政学类课程的属性,老师们一直在进行着课程思政。我们很多的老师他们讲课效果都非常的好,其实这里面非常好的原因也与老师们课程思政做的好有关,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老师品质的影响,受老师思想的影响,学生也非常认同老师,喜欢老师。
第一,老师讲好课程思政,一定要对标“四有好老师”。
我记得去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中,我当时参加了学校的一次会议,会上,宋秀岩书记谈到,说我们教工党支部的老师,我们去对标找自己的不足从哪方面找,其实就是对标“四有好老师”,我当时觉得醍醐灌顶,确实是,我们如果做好“四有好老师”的话,那么我们的课程思政也就水到渠成了。
言传身教很重要,我有时候也在想,我们的学生拿过来的毕业论文,或者是其他方面的论文,一看很多的数据资料都不知道哪里来的,你问他,他也忘记是从哪里“搬过来”的了。如果我们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我们的课件PPT上,每一个表格,每一个数据来源,我们都在表下注明这个数据来自哪里的,我想同学们耳闻目睹,慢慢也就养成良好的学术规范习惯了,所以我的PPT,但凡涉及到表格数字的,我都会注明这个数字来自哪里,学生将来做毕业论文的时候很自然的就会把资料来源给标注上去。
当然“四有好老师”对专业课老师要求“要有扎实学识”,在这一方面,很多老师和我可能有同样的感觉,就是这个课我可能讲过很多学期了,讲过很多遍了,但每一次站到讲台前我觉得还是有点虚,我要去搜索我要讲的这个知识点最近发生了什么,最新前沿热点是什么,我一定要把最新的前沿热点讲给学生,这样的话才觉得这堂课有底气。自己的研究领域也可以跟学生分享,也让学生知道这个老师是热爱这个学科的,热爱这个研究领域,而且你的研究有可能会启发一些学生,将来有一些好苗子就会主动来找你,读你的研究生,这也是帮学生树立一个人生目标。
我也认同刚才老师们讲到的,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知识一定是有机的结合而不是生硬的插入,在你讲授知识的时候,把课程思政的一些思想潜濡默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传给学生,这就是课程思政的一个境界。当然我也特别同意刚才李桂君处长、冯秀军院长等讲到的,课程思政不能总是说“好”,要给学生一种客观评价,让他认识到我们这种制度的优势,我们要有自信,同时也看到,我们也有不足的地方,而这些不足的地方正是同学们未来大展宏图、有所作为的领域。
像我在《财政学》课程中,我就会分不同的板块,理论、支出、收入、管理体制、宏观调控、国际财政,在不同的板块中其实是有不同的思政元素侧重点的,像在第一章讲解,包括前沿序论的讲解,我第一堂课或者前面几堂课,重点要让学生有“专业认同”。不知道大家做没做过调查,我有好几个学期专门对所授课班级的同学做调查,我问他们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为什么会选择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财税学院,结果80%甚至80%以上的同学都说“我爸妈让我报的”,相对而言,比较少的同学会说,我因为以前看过什么财政的书,或者从什么途径听说财政很重要,或者我对这个专业兴趣很高之类的原因。所以我觉得我们在讲课的时候首先得让学生知道,他学这个专业很重要,他学这个专业事关国家的命脉,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老师要通过一些事例,通过我们的精讲细讲,帮助学生找到专业认同感,专业归属感,这样他将来才能扎下心来在这个专业好好的学习,才能用心地学。
像“财政支出”板块,通过支出的结构,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还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像“财政收入”板块,从税收看社会公平等等,这些我相信大家都会在讲课的时候涉及到,有的老师在这方面比我的经验更丰富。
这学期,我结合学校推的“时雨课堂”,专门为学生讲了一个“疫情防控、财政支出和大国担当”的微课,也就是,在讲完支出之后帮同学们梳理一下,在疫情防控之下,我们前面所学过的财政支出的理论,和我们财政支出的实践,和我们财政支出中呈现的这个大国担当的这样的思想,是如何关联在一起的,从而将理论、实践和课程思政紧密结合在一起,就像李贞老师刚才说的那样。
我当时是梳理了从疫情开始到3月21号,财政部网站上所有的跟财政资金相关的新闻报道,包括新闻发布会,然后每一条做了梳理来分析到底这项支出是什么样的支出,这样学生就能把实践和他学的理论,学的财政学知识对应起来,清晰地了解疫情中的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这样学生会觉得,所学的财政学知识确实和实践结合起来,而且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兵马未动粮草要先行”,“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疫情防控中,财政所起的保障作用是非常大的,然后再通过数据给学生讲,最后会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财政是有温度的,你比如说对那些医疗救治人员,会给额外的补贴等等,同时也能看到我们国家把抗疫经验第一时间分享给其他国家,并帮助其他国家,我们是有大国担当的。
现在大家都在提课程思政,各个学校都在搞,全国范围内也在搞。刚才我也提到,我们的老师,我们讲财政学的老师,讲财政类课程的老师,其实一直以来都是在进行课程思政。那是不是我们还跟原来一样?也不用过多的去嫁接更多的思政内容?因为内容太多,学生可能会有反感。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原来的课程思政还继续做下去,同时我们也要思考,如何把这个课程思政讲的更深入一些,讲得精彩,讲出效果,或者找到好的方法,让我们的课程思政更加“入脑入心”。
在过去的这个时期以及在前面的很多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我就发现互动式的课堂教学,以及贯穿其中的“互动式课程思政”是非常有效的。我们面对的大学生他是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价值判断的,如果只是我们从老师对学生这样的单向的课程思政的话,可能有的时候效果不如学生之间的讨论形成的共识更好。学生之间可能共同语言更多,我们的课堂上要多采用互动式的方式,让互动式的课程思政发挥更大的作用。
比如说这个学期,我也搞了几次网上的讨论,我就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就有思维碰撞了,这个学生说出这样的观点,那个学生说这个学生说的不对,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来引导。在互动式课程思政过程中,我这几年做的比较多的就是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我在案例教学中也有一个转变过程,以前我都是讲课的时候引入一个案例,学生当堂讨论一下加深印象,后来我发现这样的案例教学不深入,我在上学期的教学中我就在16次课程中单独拿出两次课,这个课上专门进行案例讨论。案例提前几天发给学生,我发现这样的效果非常好,学生的讨论甚至能超出你的想象范围,你都能从学生的讨论中获得新知,在讨论最后我们会对每一组的观点进行总结,全部列在黑板上,学生认识问题更加全面。比如有一个案例,探讨的是采购的公平性问题,经过讨论,学生对公平性的理解就更加深刻,学生更能理解到,财政学上的公平既有经济公平也有社会公平。
这个学期因为不是面对面的课堂教学,那如何展开讨论?我后来想了这么一个办法,就是让学生主动请愿来录制视频,讲过哪个环节,比如说我做了三次视频讨论。一个是讲完基础理论之后,我们不是讲市场失灵吗,六种情况,然后让学生自选一个市场失灵的领域然后来做视频,拿出一堂课来专门讨论这几个同学的视频,他们做的内容中你觉得你有什么观点提出来和他要来商榷的,效果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这是理论部分做到疫情中的财政学。二是财政支出部分,然后七个同学录制了视频。其实不止七个同学,我没有想到同学们这样踊跃,就是得限时秒杀截至,前七个同学选上来了,其他的同学都很遗憾,老师下次什么时候做,到时候先给我排上个号。三是财政收入部分,本来说要七个人,结果后来同学太踊跃了,又增加了一些同学。当然财政收入和支出实时点评的时候我做了大作业,每个同学都做,也有同学专门录制视频,他们录制视频的水平比我高多了,他们会做的跟电视大片一样,我看了都觉得很震撼。做这种视频讨论课的时候,绝不是说老师撒开不管了,让学生去做视频,视频完了之后学生自己讨论就行了。每一次做视频我都要做一个专门的点评,就是要对他们的作业做一个反馈。比如这里就是关于“财政支出的实时点评”的反馈,我的课是周三上午,我会让大家在周一晚上的时候把作业提交给我,然后我星期二一天可能都在做这样一件事情,就是对43个同学所提交的作业进行之一观看、阅读和点评,看完了之后来梳理出他做的是什么主题,最后做一个单独的视频总结。我会说一下整体的情况,并且有一些激励机制,口头表扬,谁效率高,质量比较高,不同类型的支出,到底是怎样的对应关系,并且看出来大家做的问题的焦点聚集在哪里,比如说疫情防控,然后积极财政政策新基建,消费,货币政策等等,然后对他们提出待改进的方面,这种提出待改进的方面正好是下次“财政收入实事点评”的时候我也有一个回应,会发现有很多同学会根据上次提的意见进行完善,学术规范性更好了,思考更深入了,课程思政的效果也就更好了。
(本发言摘自2020年6月28日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线上“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